沙林傑的紀錄片,半重現半實際地用各種片段拼湊出沙林傑的一生和麥田捕手的緣起背景。
一位富家少年郎雖然在校成績不好,但很早就顯露寫作天份,也一直朝著被大刊登出的目標努力不懈。戰爭時刻熱血從軍,愛人卻跟人跑了、一個巨星老頭,消息還是看報才知道、被同袍消遣一番。而將近一年的戰爭經歷,更使少年郎精神崩潰,期間幾位好友和麥田捕手是少年郎的精神寄託。至於感情生活,他似乎終其一生偏好年輕女子。家庭生活,頗令前妻與女兒不滿,兒子(前任美國隊長)倒是站在老爸這邊。沙林傑也熱衷宗教信仰。
沙林傑跟寫保母包萍的崔女士一樣,都把筆下人物當成家人,或把家人當成筆下人物,而且倍極呵護。沙林傑是看到崔女士的經驗嗎?不然為何永遠禁止麥田捕手被拍攝成電影?(嗯!有封信中有交待)沙林傑對他的作品、筆下人物,倒是安排得宜。
沙林傑的電影紀錄片、各電視台的訪問或紀錄片,都試圖找出沙林傑離群索居的原因。這部電影紀錄片給了些答案,同時在最後播放了沙林傑自在的笑容,算是個美好的句點吧!
在底下這個youtube影片JD Salinger Doesn't Want to Talk上有人留言說沙林傑是個寫了曠世巨著的天才、只想平靜過日,這心情唯有從事寫作的人才能懂。而舊愛拍賣沙林傑寫的情書時,有人標下信件並送還給沙林傑,錢給舊愛、信給主人,雙方解套。
JD Salinger Doesn't Want to Talk這部片子跟最近上映的沙林傑主軸上大致類似、探索到的答案也差不多。不過,沙片似乎放了較多的二戰照片、影片、人物敘述,加強描述戰爭對沙林傑的影響;也在感情生活上多著墨一些。平常沒在關注IMDB評分的,剛好看到JD Salinger Doesn't Want to Talk的評分是八,新片沙林傑是6.2,嗯~滿認同的。
沙林傑只是一個作家,不是算命師、諮商師、激勵大師或者生涯規劃師,讀者讀了大作、心生共鳴之後,就該繼續過自己的人生,追著沙林傑問些自己都沒有答案的問題,是問不到什麼的。有人說沙林傑永遠活在那個青少年時期,那這些對沙林傑窮追猛打、連所謂的隱私與意願都不尊重的人呢?而且沙林傑也沒要辦簽書會、見面會、握手會,不是嗎?那本說到心坎裡的書,就是他給大家最好的禮物了。
J.D. Salinger Doesn't Want To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