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嗯!這部迪士尼電影,依然維持令人髮指的特點:「完美,但仍太過夢幻、美化」。

電影界兩大卡的演技就不用說了,配角也都演得很好。其實整部片還有許多細節可以探討(或者所謂彩蛋?應該不是這麼稱呼)。崔女士痛恨梨子的原因已經可以理解,但堅持片中不要紅色?自己都塗個大紅腳趾甲,還說不要紅?只能瞎猜不是愛莉阿姨那盆花,就是她老爸的那口鮮血。又愛又恨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她愛這兩位,卻又過度陷入某些情緒與情結中。

至於把保母包萍拍得歡樂滿人間,究竟是拯救了誰?當華特跑到倫敦跟崔女士促膝長談時,崔女士已經獲得救贖。當電影拍成時,華特對女兒的諾言已經獲得解套。但!華特堅持要用動畫呈現企鵝、堅持他要的完美;這部片最後沒有明白點出崔女士到死前都很在意企鵝動畫、以至於之後不准迪士尼公司再拍她的任何作品。顯然:還未獲得救贖的是堅持創造夢幻與完美的華特自己、和他創設至今的迪士尼公司。

現在可以理解一個受傷又堅持的英國人為何如此情有獨鐘美國人勞夫了吧?(Paul Giamatii螢幕痞子完全洗白!)勞夫也覺得崔女士「怪怪的、刺刺的」,但他尊重崔女士的想法、言語和行為(一個吹毛求疵、比英國人還英國的尊貴女士竟然就坐在草地上玩樹葉枯枝、要他在草地上挖土。。。);勞夫試著與崔女士溝通,在崔女士願意聆聽的情況下,說出內心話,其實也不是內心話,就只是一般的閒聊而已。這哪是大剌剌的美國人?根本是神人。(相較之下,那個處處要人稱乎他名字、看來隨性大器的迪士尼先生,就顯得霸道與走不出童年。。。。看來要搶救的銀行還不少。。。)


最近很流行電影考據,IMDB倒是列了一堆不合考據的道具場景小細節。。。對了,電影海報設計不錯。最近也很流行什麼之狼,華特大概就是好萊塢動畫之狼。

通篇稱呼崔女士,聽來像韓劇啊!



~延伸瀏覽

歷史與好萊塢電影(原來連勞夫都是虛構美化而來的===.=)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saving-mr-banks.php



PL Travers The Real Mary Poppins (2004, itv,音樂劇首演同期。)

1.作者與主角、音樂劇的歌曲

2.包萍讀者群、作者的真名、終生尋父、

3.各版本的保母包萍、迪士尼版的緣起與製作no no no、創意或不實際?、

4.養子的身世、舞蹈與飛翔、寫作相關物品、

5.作者謎樣的小時候(經典名言:01:22~01:28,Julian Fellowes。)、星星的意義、

6.家、公園、作者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崔女士紀錄片The Secret Life of Mary Poppins

潘潘童年、包萍原型(兼論華特與潘潘)、華特、兒子、音樂劇版、兒子、孫女、包萍電影版(Walt Disney's Mary Poppins...寫實照登黃金屋與皆大歡喜好萊塢)。

華特的包萍之歡樂滿人間首映會(幾乎與崔女士無關,那時候的影劇圈內人說話感覺都好好聽。)



迪士尼的音樂諸神(Richard Sherman 和Alan Menken『小美人魚』等主題曲的作者)

原來「小小世界」是Sherman兄弟寫的。

小小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doWrite 的頭像
    idoWrite

    idoWrite

    idoWr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